一要优化权力配置,建立权力运行内控机制。一是遵循“内部牵制、岗位分离”的原则,对单位内部的部门权力配置做进一步优化,既坚持职能法定,职责明确,又要对过于集中的权力进行分解,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互相分离和有效制衡,解决一个部门既审批又监管,既执法又处罚,既管项目投资又管资金评审等权力配置弊端,从岗位职权、部门职权科学设置入手,建立起权力运行内控机制,从而减少廉政风险存在的土壤。二是要充分体现内部权力的牵制制约,在兼顾效率的同时,要加大科学配权的力度?;晟啤案敝胺止?、正职监管、集中领导、民主决策”工作机制,着重解决个人说了算,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一项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过程涉及的人员越少、范围越小,廉政的风险就越大。降低廉政风险,必须延长流程轨迹、扩大决策执行监督的参与面,变集权为分权,强化行权过程的监督制衡。
二要压缩自由裁量权,降低廉政风险发生的概率。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涉及行政处罚条款的规定过于原则,处罚幅度较为宽泛,用词“弹性”、“含混”。这使得行政执法人员在行使处?!白杂刹昧咳ā笔保苋菀资艿饺?、利益、情感的影响,从而导致“同案不同?!?,“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法”,“关系案”、“情感案”的屡屡发生,“自由裁量权”变成了“随意处罚权”。防控廉政风险,主要是减少自由裁量的弹性和空间,降低廉政风险发生的概率。一是梳理裁量项目,摸清行政自由裁量权底数;二是细化裁量标准,对自由裁量弹性进行分档和设限;三是优化裁量流程,进一步压缩自由裁量的空间;四是公开裁量细则,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
三要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机关内部公开。一是对外要公示涉权事项清单,面向社会公开涉权事项的办理权限、流程、时限等,以公开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二是对内要加强干部任用、财务报销、政府采购、工程建设、资产管理等内部管理事项的公开力度。探索开展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交通费、出国经费等费用公开。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各项规定,整合公开资源,优化公开形式,提高公开综合效果。
四要加强科技防控,形成“制度+科技”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一是把对权力的监督渗透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植入“杀毒软件”,特别是通过电子监察、数据分析,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实时监督,逐步形成“制度+科技”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二是通过运用科技手段,使权力“进系统、留痕迹、可追溯、能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置权力运行中的异常情况,从而有效防控廉政风险。
五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一是要填补制度空白。对因制度缺失导致的廉政风险,要坚持有权力必有制度约束、一项权力建立一套制度的原则,建立起切实管用的制度。二是要弥补制度缺欠。对已建立制度但仍然存在廉政风险的,应多从制度设计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科学的层面作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出制度漏洞,进行修订完善,提高制度的廉洁度。三是要推进制度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制度建设,通过“破旧立新”,更有效地防控廉政风险。四是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法规制度只有得到执行才有存在的价值。抓制度执行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目的所在。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必须把一系列制度贯彻执行好,通过制度的执行,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效性。
?。ㄕ怨以し栏芫郑?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