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上午,云南省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昆明举行?;嵋楸碚昧巳判憬磬驹阜穸雍腿「玖低诚冉?、先进个人,并听取了省妇联第十届执行委员会报告。
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妇女的权益得到更大保障,发展环境更为优化,全省就业人员中女性的比例达到44.57%,平均每千名农村妇女中有6名女能手,2名女带头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省出席党的十八大女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和全国政协女委员的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3.1、4.8、和1.4个百分比;全省女党员、女公务员的比例分别达到27%和32%;实现100%的村(社区)“两委”班子配备女委员、100%的妇联组织负责人进村(社区)“两委”班子。
妇女受教育的程度明显提高,女童辍学现象基本消除,在校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的比例分别达到57.9%和54.6%。孕产妇死亡率比五年前下降11.08个10万分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女性比例达51.6%、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女性占50.52%。全省共有53项妇女儿童发展目标提前达到国家2020年的目标要求,妇女儿童与健康、妇女儿童与法制等领域的一些发展项目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去西部地区前列。
省妇联联合省高院、省公安厅出台《云南省家庭暴力人身安全?;ち钪贫仁凳┌旆ā泛汀对颇鲜〖彝ケ┝Ω娼胫贫仁凳┌旆ā罚行平沂》醇冶┕ぷ?,深化“巾帼维权”行动,开展“零家暴社区”、搭建“失辍学女童救助”等项目,使45.5万人收益。并借助反拐项目的实施,把预防拐卖的工作机制上升为行政政策。
五年来,推动实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和鼓励妇女创业“贷免扶补”等一批惠及妇女的政策措施,累积发放小额贷款116.63亿元,扶持26.36万名妇女创业,辐射带动55.62万名妇女创业就业。同时开展农村女性“两癌”检查,惠及41.6万名贫困妇女。“春雷计划”、“爱心水窖”、“童缘”等公益项目五年来共筹集资金1.05亿元,有力覆盖全省各地困难妇女儿童群体。
昭通市妇联:汇聚点滴爱心 关爱留守儿童
云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成为多地群众主要的经济来源,“留守儿童”成为各地妇联组织迫切关注的问题,作为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昭通,当地妇联在关爱留守儿童上取得成功经验。
昭通威信县水田镇湾子寨是一个典型的纯苗族村寨,2015年,有留守儿童35人,是全县“留守儿童”最多的村寨。为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妇联在湾子苗寨指导开展 “代理妈妈”工作,并依托“代理妈妈”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代理妈妈”不仅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还对留守儿童开展法制、心理健康等培训,并举办了书法、美术、舞蹈等兴趣班。 五年来, “代理妈妈”在确保湾子苗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湾子苗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入学率达100%,没有一个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湾子苗寨“代理妈妈”志愿服务队荣获2015年全国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目前,全县“代理妈妈”点已扩至125个,惠及孩子6521人,广受赞誉,成为妇联的一张名片。
昭阳区凤凰街道办事处文渊社区是老城区的一个纯居民社区,同时也是一个“留守儿童”比较集中地社区。为了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2013年,文渊社区成立了“儿童之家”示范点,家园设有园长、副园长,有专兼职教师13名,有168名长期志愿者。
家园为18岁以下儿童提供生活、营养和卫生保健知识及技能指导;提供游戏、娱乐、教育、体育活动、心理咨询与行为指导;提供家长与社区人员的培训和转介等服务。
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并对老年监护人(如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家园带动社区和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共同关注,在“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温情脉脉、上下一心的和谐氛围。
楚雄州妇联:促进彝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今10月,知名模特、服装设计师马艳丽带着50套以楚雄彝绣元素为主题的高级定制时装,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大舞台惊艳全场,让山村彝登绣上国际T台,让世界充分认识感受彝绣和彝族文化之美。
楚雄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刺绣文化源远流长,当地彝族妇女绣制的各类服饰工艺独特、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具有很高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是彝族女人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和“心灵花朵”。
一套纯手工制作的彝族服饰,上品价格高达万余元,许多彝家妇女通过彝绣,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还传承了民族文化,撑起社会和家庭的“半边天”。2003年以来,州妇联牵头,每年在全州举办10余期彝绣培训班,2009年,楚雄州妇联正式成了楚雄州妇女彝绣协会,为刺绣女搭建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宣传交流平台。近几年来,州妇联、妇女彝绣协会积极组织彝绣企业、彝绣女前往深圳、北京等省外参加展出,大大提高了彝绣的知名度。
长期以来,楚雄州妇联不断加大投入,以扶持彝绣产业,专项扶贫资金从2013年的8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65万元。
在扶贫资金的支持带领下,彝绣文化得到推广,永仁县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研究抢救保护刺绣仪式,使彝绣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牟定县,彝绣产值从2009的200万增加到2015年的1000余万,全县专业经营彝族刺绣的艺人有400多人,共有30多个品种100多个种类,销往全国各地;大姚县共有彝绣合作社9个,龙头企业2个,从事刺绣的彝族妇女达250多人,人均每月可增收800元以上。
德宏州妇联:中缅妇女共叙胞波情谊
为促进中缅友好往来,德宏州妇联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没有长期稳定的活动平台,致使活动开展存在临时性和随意性,导致影响力不足。妇联组织清醒地认识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双边合作机制,实现双边妇联组织合作正常化。在妇联组织的不懈努力下,2014年9月17日,经缅甸掸邦省政府批准注册,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注册性质为NGO)在缅甸木姐地区正式挂牌成立。该办公室是由德宏州妇联、瑞丽市委和瑞丽市妇联共同打造的驻缅常设机构,更是中国首家到缅甸注册成功的NGO组织。
依托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妇联组织与缅甸木姐地区妇女会携手开展了大量联谊和关爱活动。扶贫帮困是办公室工作的常态,特别是在缅甸木姐105码尼姑学院开展的困境儿童关怀救助活动,被批准同意实施云南省商务厅关于承担缅甸困境儿童关怀活动项目,项目包括孤儿院关怀救助、募捐及送温暖活动,汉语培训、缝纫等生活技能培训、营养膳食提供。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实施完成,通过实施该项目,为中心在缅甸木姐地区赢得了口碑和声望。
2016年5月18日,通过妇联多方努力、牵线搭桥,促成云南省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瑞丽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市卫生局签署了《关于在缅甸木姐农村地区开展健康促进项目合作》的三方协议。三方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缅双方民间组织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项目金额226.8万元,项目计划实施1年,旨在提高缅甸木姐地区医疗水平,项目包括对木姐市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中方对缅方医疗设备的捐赠、中缅医护人员互相交流学习、为木姐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幼稚园学生提供营养餐,并定期体检。
金凤
来自武警云南边防总队临沧支队勐董边防派出所的妇女代表
“联系外界为辖区困难妇女儿童筹集爱心物资外,积极给边疆落后地区群众开展反家暴、防性侵等法治宣传。这些工作我从2013年就开始做,这一工作不仅拉近了警民关系,也为辖区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打下基础。”
杨志叶
来自怒江的妇女代表
“我是第一次来参加妇代会,希望能够获得一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从根本上提升我们机关单位妇女工作者的能力。”
熊梅
来自省民政厅的妇女代表
“留守妇女和儿童的生活一直以来让我牵挂,虽然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但我还是非常希望这个问题能得到社会的关注,这也是我参加这次妇代会最关注的问题。”
洪春仙
来自丽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妇女代表
“我这次来主要以学习为主,希望能从参会代表身上学到更多好的经验,回去后更好的为古城妇女谋福祉!”
谭婷
来自民主党派的妇女代表
“我自己主要从事宣传方面的工作,所以对妇女的权利一直很关注。平时就经常参与针对妇女开展的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孩政策开放以来,妇女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全面保障是我最关注的问题。”
李平
来自昭通市绥江县委宣传部的妇女代表
“农村移民妇女失去了原来的土地,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扶。同时,我也关注着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帮助留守儿童度过健康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