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滇东南边境,有一片三七花盛开的红土地--文山州。文山州是边境线上的农业贫困州,至今全州仍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市,贫困人口数量全省第五。37.16万人的贫困口,对于积贫积弱的文山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5.9万人,占43%。贫困妇女脱贫,不仅关系妇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关系家庭的和谐幸福,关系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进程。
2015年以来,文山州妇联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开展"巾帼脱贫行动",大力实施励志脱贫、能力扶贫、金融扶贫、互助合作扶贫。先后制定下发《文山州妇联关于在脱贫攻坚战中开展"巾帼脱贫行动"的意见》《文山州妇联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方案(2016-2020年)》《文山州妇联发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全州15.9万名建档立卡妇女制定脱贫出列计划,成立 "巾帼扶贫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创业增收,目前,已帮助7.5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脱贫。
省妇联计关琴到文山调研刺绣
全州各级妇联把技能培训作为开展"巾帼脱贫行动"的重要举措。2015年以来,共举办种植、养殖、厨师、家政、刺绣等各类培训班418次,惠及贫困妇女23080人次,推动妇女劳动力转移2.1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同时,立足文山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实际,把少数民族刺绣传承与培训作为提升少数民族贫困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在全州创建5个省级刺绣名村,组建了刺绣专业合作社,拓展贫困妇女增收致富渠道。2015年以来,共举办刺绣培训12场次,培训绣娘600人次,绣娘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
王陆芬刺绣
砚山县维摩乡白沙坡村的王陆芬从小跟着奶奶、妈妈学刺绣,由于贫困,她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她总想着做点什么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但除了农活家务,她就只会刺绣。白天,她下地务农,晚上,就在灯下研究刺绣。15岁那年,她以126元的价格卖出了第一幅刺绣作品,从那时起王陆芬就决定专心做刺绣。2014年,在县妇联的引导帮助下,王陆芬成立砚山县纸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绣架216套,全部用于刺绣技能免费培训。目前,合作社已招收农村妇女1000余户,完成刺绣作品1600余幅,价值500余万元,实现销售利润33万余元。2014年,白沙坡村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
妇女既是扶贫脱贫的重要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为改变"妇女干部流汗干、妇女群众旁边看"的现象,激发贫困妇女"我想脱贫""我要致富"的内生动力,文山州各级妇联组织通过"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举办培训会、座谈会,带领贫困妇女外出参观,发放宣传册,印制宣传品等,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用先进致富典型激励和引导贫困妇女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带动更多贫困妇女实干兴家,发展立家。
志愿留印
"协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在文山州,多种妇女互助扶贫模式全面开花。依托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巾帼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妇女手工编织示范基地,鼓励女负责人、女能人、女带头人发展各种形式的协会和合作社,引导鼓励女能人与贫困妇女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砚山县稼依镇率先创办了"陆山援手帮扶志愿者协会",组建6个服务队,152名志愿者开展志愿帮扶活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形成外部多元脱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良好局面。文山市明春他披梨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女社员80人,实现年均收入600万元。砚山县平远镇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盘龙乡绿壳蛋鸡养殖合作社解决辖区妇女创业就业500余人,妇女发展示范基地、合作社,成为带动各族女性增收致富的平台。2015年以来,全州以女性为主的专业合作社达265个,充分发挥了引领贫困妇女发展的引擎作用。
文山州妇联系统参与两个10万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业务培训
贫困妇女想发展,最差的是技术,最缺的是资金,文山州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利用"贷免扶补""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小额担保贷款、妇女发展循环金等金融产品,帮助有需求并符合条件的贫困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增加收入。2015年以来,全州共为贫困妇女争取各类金融贷款和资金38816.8万元,扶持女性4199人,带动就业12597人,助推贫困妇女增收脱贫。
砚山县国豪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平远镇木瓜铺村党委书记谢鹏出身农家,1992年,从百货公司下岗失业后,谢鹏回到丈夫老家--砚山县平远镇木瓜铺村种地养猪。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付出多,收入少,谢鹏深感到自己不是种地那块料,虽然有一定的经商头脑和经验,想办企业却苦于没有资金。凭着一股闯劲和一份执著,积累一定资金后,她带着一群下岗姊妹创业办实体,2012年,她召集平远41名下岗女工创办砚山县国豪科技牧业有限公司。之后,又组织周边农户投资创办砚山宏伟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无力筹集股金但又有意入股的困难户,谢鹏按每人3000元一股的份额,自己出资垫付,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幸福是小康的重要尺度,妇女往往是家庭幸福密码的掌握者。在全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历史重任面前,她们是受助者,更是参与者,她们以妇女的柔肩肩挑重担,彰显着女性智慧,用创新创造和务实奉献,展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为完成脱贫致富的历史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