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家书抵万金,尺素传深情。在快节奏的今天,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家信,是时光的礼物,是亲情的纽带,更是家风的灯塔。那些泛黄的信笺,藏着父母的殷殷嘱托、游子的拳拳思念、夫妻的相濡以沫、手足的扶持关爱。它们无声地传递着孝老爱亲、勤俭持家、清正守廉、明礼诚信、向上向善的力量。“云南女声”邀您展卷共读,让我们在时光的字里行间,触摸血脉中的温情与智慧,感悟优良家风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光芒,让美好传承温暖万家灯火,以淳厚家风汇聚家国情怀。
作品简介:
大女儿马艳红,从点滴生活小事入手,深情讲述生活中父亲如何以高尚的品格、无私的人格、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五姐妹,父亲去世后,一家人自觉传承良好家风的故事。
致父亲的一封信
爸爸:
今天想和您聊聊天。一直想跟您说,我们一家人能和谐幸福地生活,最应该感谢的是您。您信仰高尚、作风正派、乐观向上、和蔼可亲、艰苦朴素、宽厚待人,虽历经坎坷,却活得通透明白,感谢您用朴实的道理滋养五个女儿成长。
因您,我们家的餐桌文化也算与众不同了。重要节庆时,您召集我们回家吃饭,您会提前写好稿子,郑重其事地通报家里的重要事项,您教导我们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多年不变的格式和段落,培植了我们的红色基因。您文化程度不高,字典总伴随您学习看报,却时常以一位老父亲、老党员、老兵、老会计的身份提醒和告诫我们:任劳任怨、和气包容、不贪不占、落枕而眠。
在利益面前,您坚守初心。记得2002年,老家要翻建房子,女儿们看到街坊邻居翻建房子时,多数人家都侵占了公共街道,我们也有这个想法,您却严厉要求我们绝不能贪占一分一寸。
乐观是您教会我们的生活态度。人生不会总是春天,您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在您生病的4年时间里,每逢周末、节假日,我们会轮流抽时间陪您唱歌,一家人用歌声诠释幸福,凝聚力量。您对家人负责,一辈子宠爱我妈,2022年3月2日,是您最后一次站到舞台上邀请我妈唱了《敖包相会》,其实,您那时身体明显浮肿了,您唱起歌来仍然精神抖擞。3月26日,您旧病复发躺在床上,癌细胞攻击您的身体,激烈的疼痛过后,又与家人们谈笑风生,您虽然饱受病痛折磨,却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张桂梅》一书是您忍受着疼痛看完的,还与我们分享书中的感人段落。6月的一天,您把我叫到床前,要我帮您拍照。您把早已经准备好的在党50年纪念章和证书郑重的捧在胸前,面带微笑,快门一按,留下了一张具有非凡意义的照片,那是您对党的眷念和最深情的告别。
爸爸,您总说您的人生最大的财富与幸福就是养育了五朵金花,为此,您是满足和欣慰的。我们也不敢忘记您的养育之恩,您躺在病床上的140天,我们24小时轮流陪护,帮您按摩、洗脚,用生理盐水帮你冲洗病灶的伤口。您总过意不去,认为太拖累大家,您对工作时间赶去送止痛药的家人再三强调:不要耽误工作。
10多年来,您一直为街坊邻居义务收水电费,身患绝症还为小区居民修一条通往公园的小路,还组织了小区老年红歌队。您一贯对我们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爱国、爱党、爱家的说教,而是融入骨血的对党性原则的理解和践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好的教育是于无声处的润泽。
请您相信,我们一定会努力传承好您留给我们的家风。
爸爸,安好!
大女儿: 马艳红
2022.10.26
家书背后的故事
饭桌上传承好家风
2023年的年夜饭,父亲缺席了,母亲在他经常坐的餐桌上摆了碗筷,当上完最后一道菜,一家人围坐一起,佳肴的香味扑鼻而来,桌上铺着的绿松毛散发出沁人的清香。而吃清白菜、铺绿松毛这是父亲生前一直坚持的习惯,寓喻着一家人要清清白白做人。
我们家的年夜饭没有推杯换盏的热烈气氛,却有发人深思的家风传统和仪式感。自父亲走后,五姐妹约定,以后不论在谁家过年,主办者要给家人们分享家庭一年来的治家心得和通报家族大记事,把爸爸生前饭桌上的家风传承下去。2023年在二妹家过年,二妹也像父亲一样,提前写好稿子,开饭前进行家风叮嘱,家人们都会在心里祈愿国泰民安、家运顺畅。
治家要诀
父亲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一直引导我们走正道,讲团结、讲奉献、讲感恩。大道至简,父亲是平凡而简单的人,善学善用的他无形中继承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他生于旧社会,更能体会到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向我们传播的满满正能量,让我们家族受益匪浅,感谢父亲留下的精神遗产。
玉溪市妇联选送
编辑/周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