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与缅甸接壤,有五百余公里国境线,在漫长的边境线两侧,世世代代生活着汉、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等多个民族,由于没有天然的地理屏障,中缅两国群众长期友好往来,形成了独特的“胞波”情谊。在此基础上,德宏州妇联充分利用妇联组织优势,开创性、多渠道地开展对缅交流工作,顺应了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要求,促进了中缅妇女关系友好发展。
?。∟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直译为“非政府组织”,也称之为民间组织。)
缅甸木姐105码嘎窝扎尼姑学院里生活着300多位孤儿,全部都是女孩子,她们每天除了需要学习相应的课程外,还要依靠行脚化缘来维持生计。孤儿院负责人说:“院里的孩子渐渐长大,有很多孩子不愿意当尼姑,希望以后到中国发展。她们想学习中文和一些手工和缝纫技巧,并且独立生活。”
2015年10月,学院的女童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德宏州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的阿姨们,她们为女童们带来了礼物:举办“汉语及缝纫学习培训班”。德宏州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为学院提供了400套中文教材、书籍等学习用品,聘请了中文老师开设汉语课程,捐赠了5台缝纫机、2台锁边机、2个电熨斗及缝纫用具等器材。
这只是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对缅友好交流的一个缩影。
2014年3月,中缅妇女联谊活动现场互赠友谊之礼
2014年9月,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挂牌成立,图为瑞丽市妇联与木姐市互赠纪念品
长期以来,为促进中缅友好往来,德宏州妇联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其中一个十分突出又迫切的问题是:没有长期稳定的活动阵地,活动开展存在临时性和随意性,影响力不足。德宏州妇联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全面深入与缅甸妇女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在缅甸边境地区的影响力和亲和力,传递中国正能量,就必须建立双边合作机制,实现双边妇联组织合作正?;?。在德宏州妇联的不懈努力下,2014年9月17日,经缅甸掸邦省政府批准注册,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注册性质为NGO)在缅甸木姐地区正式挂牌成立。该办公室是由德宏州妇联、瑞丽市委和瑞丽市妇联共同打造,依托国内NGO组织——瑞丽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在缅甸设立的常设机构,是全国首家在缅甸注册成功的NGO组织。办公室以项目帮扶为抓手,加强与缅甸民间的联系、沟通和互助,积极推进中缅边境地区妇女儿童享有健康生活和平等发展机会,促进双边互利合作,传承胞波情谊。
依托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妇联组织与缅甸木姐地区妇女会携手开展了大量联谊和关爱活动。
2015年6月,德宏州政协副主席、州妇联主席杨丽云深入中缅友谊学校看望慰问儿童
针对缅北地区妇女儿童社会公共服务和投入极其匮乏的情况,办公室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以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活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依托节庆日在缅甸木姐地区开展一系列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到缅甸南坎帮龙村和木姐孤儿院,看望慰问难民,援助2吨大米,以及价值5000多元的感冒、发烧、消炎药等药品,并为难民提供义诊服务,做好小孩患水痘的隔离预防工作。办公室为木姐地区有效预防登革热疫情的爆发提供帮助,向木姐第一高中幼稚班捐赠一批学习课桌椅,为缅甸困境儿童送去衣物2600余件,为到中国打工的400余名缅籍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并免费筛查艾滋病、梅毒、乙肝携带情况,在木姐孤儿院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系列沙龙活动,促进孤儿的心理、生理方面都能健康发展;为项目村寨的村民进行体检、治疗及讲解疾病预防知识,增强村民的自我?;ひ馐叮话镏训拇逭蛩?,解决当地饮水困难问题;开展脆弱儿童?;?,对重大疾病的儿童进行转介和医疗救助,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
2015年7月,德宏州妇联应邀参加缅甸木姐地区妇女节活动
办公室被批准在缅甸木姐105码尼姑学院实施云南省商务厅关于承担缅甸困境儿童关怀活动项目,内容包括孤儿院关怀救助、募捐及送温暖活动,汉语培训、缝纫等生活技能培训、营养膳食提供。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实施完成,通过实施该项目,项目周边村寨的头人及村民对该办公室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前来寻求帮助的村寨负责人越来越多,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声望。2016年5月18日,通过妇联多方努力,促成云南省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瑞丽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市卫生局签署了《关于在缅甸木姐农村地区开展健康促进项目合作》的三方协议。项目金额为226.8万元,项目计划实施1年,旨在提高缅甸木姐地区医疗水平,项目包括对木姐市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中方对缅方医疗设备的捐赠、中缅医护人员互相交流学习、为木姐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幼稚园学生提供营养餐,并定期体检。三方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缅双方民间组织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016年10月,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缅甸木姐办公室组织缅甸医疗人才赴德宏州医院学习
2016年8月,德宏州政协副主席、州妇联主席杨丽云深入基层调研跨境婚姻家庭生活现状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原因,两地边民通婚往来由来已久,跨境婚姻一直是中缅边境管理中绕不开的“老大难”问题。本着有问题就要解决的态度,妇联组织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承担责任,想尽办法帮助在德宏居住的缅籍妇女融入当地生产生活秩序,扶持农村涉外婚姻贫困家庭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州妇联筹资100万元,于2014年下半年启动实施“德宏州农村家庭发展循环金项目”,项目对嫁入中国的缅籍妇女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她们的知识文化水平、生产生活技能;以家庭为单位发放1至2万元贴息贷款,开展创业就业指导。以此推动这些家庭增收致富、共同发展。目前,项目已帮助67户涉外婚姻家庭发展生产,组织培训不少于30场次。妇联还加强对边境地区村(居)妇代会和妇女之家的工作指导力度,指导基层组织接纳和影响这些缅籍妇女,让她们尽早融入当地生活,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水平。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六十年前,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启了中缅长期友好关系。在新时代,德宏州妇联会将睦邻友好的“胞波”情谊继续传承发扬。
文:陈子鸥